(通讯员赵致远)10月28日上午,“诗意汉水,文明之光”涂玉国诗集《汉水汤汤》研讨会在襄阳南湖宾馆举行。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吉狄马加,武汉大学教授荣光启,襄阳市文学名家凡夫、李宪国、席星荃等受邀参加。文传学院王海燕、袁仕萍、郑晓锋、董瑞鹏等教师和部分硕士研究生,及襄阳市文学爱好者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。研讨会由襄阳市文联副主席任伟和襄阳市文学院院长蔡咏梅主持。

“诗意汉水,文明之光”涂玉国诗集《汉水汤汤》研讨会合影
《汉水汤汤》是一本全面、系统书写汉水流域自然生态的诗集,于2024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,具有具象与抽象、感性与理性的四重“汉水”。与会人员各抒己见,肯定了《汉水汤汤》中的文学地理学要素,重新审视诗集带来的语言建构、以及诗歌本身的精神情怀。
文传学院教师郑晓锋以《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河流抒写文化传承》为主题,阐释了文学地理学的要义,指出了诗歌的跳跃性筛选出了不同一般的读者,无论是地域文化还是三国文化都需要有条不紊的过渡和波动。文传学院教师董瑞鹏从地理寻根、文化寻根、精神寻根、思想寻根四个角度层层深入,结合具体文本认为诗人在不同方面进行寻根,将诗集视为文化地理学和大文化诗歌,除地理风土民情之外,还有诗人的哲思存在。
文传学院研究生们也积极发言。王雪英同学以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之汉水汤汤中的对话性》为主题,阐明了诗歌中的与古典文化、与作者自我、与客观他者的三重对话。刘晓洁同学透过《汉水汤汤》诗集忆起《吴越春秋》中的地理图志,感受汉水两地的儿女们曾受过的洗涤,分析汉水的历史以及汉水的生动与多面。
王海燕从创作主体、诗歌意蕴、诗歌艺术三个方面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,指出诗人涂玉国热爱家乡,在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;诗歌具有文化地理学、生态关切、哲学思考等多方面的意蕴;诗歌艺术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,与会专家学者们也表达了对诗集结构上的均衡、艺术上的节制的更高期待。


初审:姚继平
终审:刘忠东